“柳塘有狂士,酒闌好擊鼓”,中國古代打擊樂——鼓的歷史演變
什么是鼓,它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打擊樂器,在《釋名·釋樂器》中:“鼓,廓也。張皮以冒之,其中空也。”就此可以看出它的外形基本是中間空,兩端繃緊皮面的形狀;同時用一根或者一對木槌敲擊之可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。鼓并不是一時興起的東西在中國長達五千年的歷史演變中,鼓就有將近四千年的歷史歷程。可以說鼓的演變是中國幾千年文明歷程不斷進步的重要象征。
那么鼓到底是如何在幾千年的文明長河中保留下來并不斷演變的呢?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鼓的歷史演變歷程。
一、鼓的起源
據史料記載,四千多年前鼓就在中國大地上應運而生。在1978年,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鼉鼓實物,當我們從石器時代進入陶器時代的時候,就用陶土制成了一種“土鼓”。在《禮記·明堂位》的記載中:“土鼓蕢桴葦草,伊耆氏之樂也。”就可以看出那時已有土鼓的出現,并且用蕢草制成鼓槌用以擊鼓。那時鼓的出現主要是作為祭祀通天,慶祝起舞,活躍氣氛的作用。從出土的文物和史料記載來看,中國的打擊樂器-鼓,起源時間可以說是很早的。而且它的源起并非是一人所制造,而是當時人們智慧的結晶,生活的所需,是當時文明發展的結果。
二、鼓的歷史演變
鼓的形態、材料和作用在歷史長河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。隨著一個又一個文明的更迭和興起,鼓的這些方面也隨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。
1、遠古時期
相傳在遠古時期鼓主要運用于軍事方面,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并不是很廣泛。在《太平御覽》中《帝王世紀》卷曾記載過在涿鹿之戰中:“黃帝殺夔,以其皮為鼓,聲聞五百。”可見當時的鼓應該是夔的皮制作而成的。何為“夔”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鱷魚,而鼓皮之所以選用這種獸皮,不僅因為鱷魚皮堅硬,制成的鼓面耐敲打,也是因為鱷魚習性兇惡來象征制成的鼓敲擊時聲勢壯大。
在涿鹿之戰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鼓的作用主要是在戰場上;而擊鼓是以震懾敵兵、宣揚我軍氣勢為主。而且隨著原始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,就開始了我們鼓真正的起源之鼓“土鼓”,當然在那時鼓也用于戰爭時期,為軍隊助威。
鼉鼓
2、商周時期
據史記載,鼓在先前并不是被人們常常使用。它真正廣泛應用的時期應該在商朝時期。但是那時的鼓主要被作為通天的神器,也就是祭祀器具。人民往往通過鼓來表達與上天的連系。商代的鼓在制作材料方面也是具有自己的特色的,它主要都是以青銅為材料。在1977年出土于湖北崇陽的商朝鼓,就是以青銅為材料的,它的鼓面光潔無紋,并以甲骨文字雕刻其上,獨具自己的文明特征。在殷商時期,鼓的應用范圍也從祭祀,逐漸在軍旅和宮廷中使用,那時鼓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用途,既可以祭祀通天,戰場助威,也可以作為一種樂器使用。因此也出現了不同用途的鼓型。
到了農耕文明高度發展的周朝時期,周天子命專人制定了一套鼓樂制度。并專門建立了管理鼓樂的部門,同時為該部門設置了一個官職為“鼓人”。在《周禮·地官》記載:“鼓人,掌教六鼓四金之聲。以節聲樂,以和軍旅,以正田役。”可見在周朝鼓的用途也是各種各樣的。當然不同用途的鼓也有不同的名稱。
如祭祀時用的叫雷鼓、樂隊演奏時的鼓叫做晉鼓、戰爭時用的鼓叫分(音)鼓、軍旅途中的鼓叫做路鼓等。據史料記載,周代時期用于軍事上的鼓是一種鼓身長八尺,鼓面寬四尺,兩面蒙革的大鼓。在周代的八音分類法中革類就是以鼓為主要的分類,主要以懸鼓和建鼓為主。而且當時鼓的制作精細,早年出土的建鼓就是鼓框是木制的,整個鼓身長約100厘米,兩面蒙的是獸皮,鼓面長80厘米,整個鼓用一根七厘米的木柱和一個青銅盤龍底座相連接。
3、漢代時期
漢代時期鼓主要作為一種樂器應用于各個地方。因此樂器--鼓在漢代音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同時在漢代歌舞表演中承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例如我國最早的鼓吹樂就在這一時期誕生的。在漢代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鼓主要有三種鼓形。一為建鼓,又稱為晉鼓,建鼓體型較大;敲擊時聲音洪亮而且傳播距離遠。在漢朝時期,一些重要場合中也不是單獨敲擊建鼓,而是融于舞蹈之中;從而使整個樂曲變得跌宕起伏。
二為鼙鼓,他的鼓腔中時常裝有米糠,敲擊時常發出沙沙的聲音,具有調節節奏和增加樂曲色彩的作用。鼙鼓常和歌詠配合演出,而且由于演奏時一側鼓面朝地聲音較為沉悶,更為震撼人心。三為鼗鼓,它的體型較小,操作靈活,形似于現在的“貨郎鼓”。在搖動時具有連續點擊鼓面的功能。鼗鼓有很強的氣氛烘托功能,在漢代樂器演奏中常用于導樂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漢代的音樂中鼓是主要的陣容。那時的鼓常常用于民間的節日和喜慶時期,主要是為了制造出一種熱鬧歡慶的氛圍。當然它也是運用于軍事的,以鼓舞軍隊士氣震懾敵人。例如“一鼓作氣”講的就是鼓的這個作用。
4、隋唐時期
在隋唐時期,鼓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興盛時期。鼓之所以在隋唐得到飛速發展,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統治者重視鼓樂,并認可鼓類樂器出現在宮廷禮樂中。這點也可從鼓被應用于隋九部樂和唐十部樂中看出。在隋唐時期大概出現了出現了10余種鼓:例如羯鼓、檐鼓、都曇鼓、毛員鼓、答臘鼓、雞婁鼓、連鼓和桴鼓等。
但是羯鼓可以說是隋唐時期最重要的鼓類樂器。據《舊唐書》中記載,它是一種兩頭大,中間細,形似蜂腰型的鼓,兩面皆可擊之。羯鼓敲擊的聲音急促、激烈,適合演奏速度較快的曲目。在唐玄宗執政期間,羯鼓就曾被譽為“八音之領袖,諸樂部可方也”。可見當時鼓類樂器的地位在眾多樂器中的地位以是屈指可數。
當然在隋唐時期鼓的作用也不僅限于演奏。和鼓的發展前期一樣,他也曾用于軍事方面。據《新唐書》記載:“吹大角三通,中軍將各自下令擊鼓,二軍俱擊鼓,三鼓,有司偃鼓,大眾皆跪。”由此可見鼓在軍事發展中的重要性。在唐朝時期,鼓也被用于其他方面,據《新唐書》記載:“駕至田所,皇帝鼓行入圍。鼓吹令以鼓六十陳于皇帝東南,向西,六十陳于西南,向東,皆乘馬,各備蕭角。”
可見在狩獵之時用幾十只鼓一起敲擊,既能自振威風又能恐嚇野獸。據《樂書》記載:“開始滴水之前先敲擊漏鼓。”可以看出隋唐時期,在各個城區的中央和城墻的四角都建造了鼓樓,以在鼓樓內敲鼓來報時間。鼓在隋唐時期興盛不僅源于它的類型多樣,也是因為他的作用廣泛。
5、明清時期
宋朝時,鼓類樂器成為當時最普及和最興旺的樂。被廣泛應用于民間的器樂合奏和統治階級的教坊樂部中。到了明清時期,戲曲音樂的繁榮,也在很多大程度上促使了鼓類樂器的發展。在明清時期鼓類樂器常常以合奏的形式出現。
例如十番鑼鼓中的清鑼鼓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形式。“清鑼鼓”中用到的打擊樂器就有很多種,例如有同鼓、板鼓、大鑼、馬鑼、齊鈸、大鈸、小鈸、內鑼、春鑼、湯鑼、木魚、梆子等。可見明清時期鼓類樂器的種類繁多,而且鼓樂器的演奏方式的逐漸進步。而且當時也留下來一些較為著名的樂曲有《劃龍船》《萬家歡》《喜遇元宵》等。在古代時期鼓類樂器的逐漸演變為合奏形式,也為現代打擊樂合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。
6、現代鼓
在現代時鼓的作用也不像古代時期那么廣泛,目前主要用于歡慶佳節,開業慶典等等一些喜慶的日子,而且多以節目的形式展現。
現代鼓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,例如由羯鼓演變而來的腰鼓,整個形體和圓筒相似,但是兩端又比中間稍細,兩端鼓面蒙皮,鼓身裝有環扣,方便用帶子系在腰間。腰鼓的敲擊的聲音響徹清亮,但腰鼓沒有固定的高音。還有我國鼓類樂器中的新品種架子鼓,是解放后中西文化的產物,他的造形美觀,音色豐富多變,具有很強的民族風格。
也被現在大多數的人所普遍接受。而且由于具有不同音高、音色及輕重的變化,所以我們常常在一些大型民族樂隊中看到它,當然它也是適合鼓樂獨奏的,是一種色彩性的樂器。除此之外現代鼓還有:一種能夠演奏旋律的漁鼓-琴鼓;在福建地區流行的狼鼓等。這些都是一些現代鼓的形式,它的每一個形式都具有了它獨具一格的特點。
三、總結
中國打擊樂-鼓的歷史演變可以說是經歷了漫長的時期。它的形式為了適應不同的用途在不斷的變化,他的用途也在根據時代的要求在不斷增減。從用于祭祀,立于軍事,到狩獵報警,日常報時,最后只供于演奏。文明促進它的演變,它象征了文明的一步步前進,更促進了文明的發展。
- 平安喜悅,溫暖前行,笛馳敲擊樂祝大家圣誕快樂! - 2021/12/24
- 華南幼教展|笛馳敲擊樂寓教于樂,推動中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 - 2021/09/29
- 笛馳敲擊樂|暢游音樂海洋 樂享親子時光 - 2021/07/16
- 國產樂器“響”譽海外 - 2021/06/08
- 古韻新聲 聽看國風——酷狗為傳統文化找到新語言 - 2021/06/01
- 傳承愛國精神,汲取奮進力量|笛馳參加畬族藍大將軍出巡活動 - 2021/05/21

- 愛華仕斬獲“2021年度中國廚衛行業年度智能
- 回首2021,迎戰2022 彩虹線開啟新征程!
- 福臨板材|福滿2021,圓夢2022
- 美特照明:2022年照明新趨勢,經銷商如何做大
- 會自己“洗澡”的集成灶,帥康自動清洗集成灶
- 帶你設計一款功能多變,簡單實用的休閑露臺陽
- 世紀豪門吊頂:破防了!原來顏值+實力=H20
- 裝修木門選的好,噪音統統沒煩惱
- 寒潮來了,有淋浴房洗澡更保暖舒服
- 元旦特輯:歐意電器述說生活的點滴與美好
- “中國十大品牌”獲獎名單出爐,賽戈水漆榮耀
- 2021值得消費大賞 凱迪仕智能鎖榮摘兩項桂冠
- 益恩家居:新年新氣象,愛自己從好好睡覺開始
- 元旦伊始:健康新生活,從精格管道直飲水開始
- 喜迎元旦|新年新燈飾 箔晶智能照明讓酒店暖
- 吉美幫的2021 “專精特新” 深耕屋面防水體
- Aqara攜手京東成立燈光設計聯盟 打造燈飾照
- 年底廚房煥新顏,如何選擇廚電?好太太智能來
- 全鋁家具全屋莫蘭迪色系,這款美式輕奢范贏鄰
- 順趨勢·筑鳳巢·贏未來 鳳梧居門窗2021年會隆
